莫失莫忘不离不弃
非常林奕华20周年第50部舞台巨作 《贾宝玉》 AWAKENING 林奕华、何韵诗 X十二金钗全女班还泪而来 打破香港舞台剧售票记录,首轮演出45分钟秒杀售罄 导演:林奕华 编剧:黄咏诗 动作设计及导演/伍宇烈音乐/何秉舜 演员:何韵诗、周姮吟、路嘉欣、赵逸岚、韦罗莎、朱家仪、杨芷璎、潘奕如、许乃涵、赖盈萤 邓九云、叶丽嘉、吴凤鸣
本事 从古典文学《红楼梦》里,咀嚼出人物精神,再创当代舞台剧版《贾宝玉》。 故事从《红楼梦》最后一章回,结束后,展开。 怎么会,都记不得? 十二金钗的种种,怎么会,全都记不起? 真心真意,可以被空白洗去吗? 于是,神瑛侍者再度化身贾宝玉,又落回大观园中,从头开始、生长情感。 对于悲剧依旧无能为力,宝玉却也明白了自己为何需要再来。白茫茫天地之中,他终于领悟,烧完青春之后,他真正想留下的是…… 【导演的话】 是《贾宝玉》,不是《红楼梦》 《贾宝玉》和《红楼梦》是非常不一样的。宝玉是《红楼梦》里面的一个精神人物,《红楼梦》是那个时代、传统与文化的总结合,更可以探讨的是政治;而今天舞台版的《贾宝玉》想讲的是一个人的初衷,他的纯真、他的自我。 不是女人,是女儿 我们找了十二个女孩子,这是一团刀马旦,在各自展现自身武功的同时,彼此又合作出团队的默契。能够以全女班的姿态,来展现原著对于女性、对于生命、对于自由的提问,我想是水到渠成,无法再好的自然组合。 --林奕华
【何韵诗】
香港歌手及演员。梅艳芳关门弟子。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中性美的形象在风起云涌的香港流行乐坛独树一帜,2011年曾被台湾《苹果日报》誉为金曲奖红毯上的「天下第一帅」。 贾宝玉一生为心中的真善美抗战,我也一样。这个世界一直想告诉我们,保持棱角是不受欢迎的,迎合别人才能取得认同。到了最后你会明白,世界上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心。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的通灵宝玉。 --何韵诗 媒体评论 一次令人惊喜的改编……此剧的成功在于剧本与原著之间既谦卑又有个性的对话……复杂人物性格和爱情故事的框架,能够铺排得互不抢戏,甚为难得……剧本和表演的每个细节都有饱满的诚意和心思,在《红楼梦》话剧改编的系谱上应占一席位。--香港经济日报 心中有玉,管它通灵不通灵,鼓起勇气,排除万难,人生如戏,无论拾到上签下签、小生花旦、丑生武生,也得演尽戏宝,不求恒久,但求灿烂,十二金钗、十三太保,一律通吃,光明磊落,洒脱走一回,贾宝玉如是,何韵诗也如是。--星岛日报 十二位女演员分别来自香港及台北,身体能量和语言能力皆有极高水平,演出时的默契和投入的感情亦让观众动容。总结而言,这是一出极具规模而商业与艺术并重的演出,亦是《红》学研究者值得探究的作品。--大公报
观众(博客)评论: 看《贾宝玉》后感-很赞! 这个舞台剧很丰富,不论是内容还是舞台是配合得天衣无缝,内中每一个细节都很有意思。 把一套文学名著改编到如此的积极、动人,是黄咏诗的笔力。 把一套文学名著包装得如此有时代感,是林奕华的功力。 把一套文学名著演绎得如此感人、生动,是何韵诗及十二钗的表演力。 把我们爱看的《红楼梦》转化成《贾宝玉》,的确,不容易。但,你们,很成功。 <贾宝玉>:林奕华的青春女儿国 「非常林奕华」二十载/第50部巨作<贾宝玉>,依然承袭着历来作品中的「林奕华精神」:对「青春」的依恋,探讨「女人」在男权世界里的命运状态与抉择,始终关照的是生命的「成长」。以现代观点与语言,重新解构这部两百多年前的中国人经典;永不忘将现代城市娱乐生活元素套入剧情模版里,让观众在欢笑与泪水间看见自己;或者说在原有的古典章回盛宴中撒入辛香调料,让观众正忘情咀嚼赏味间,冷不妨尝出苦涩,双眼噙泪。
《贾宝玉》 飞雪无时不在。有时在前景有时在后景。有时如滂沱大雨有时零零落落。有时想在观众面前披一段纺纱,有时泼在角色身上催化凄冷。有时与光共舞演戏,有时只为营造遍地白茫茫。 贾宝玉---真的是青春的过程让我有所感悟 我知道我为什么一听到最后一段台词,眼泪就不停地流;那歌一响起,毛孔都突然扩张收缩:“失去后便富有,它会成全日后,早点看透,更自由,更自由...”怎么那么楸心?这就是我想要的勇气,我每早想要听到的话呀。
说明:本次北京演出为普通话对白。 温馨提示 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儿童项目除外),1.2米以上儿童需持票入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