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二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
自然佳音 鸟鸣妙歌
马勒基金会节日乐团携当代新作对话马勒驻节音乐会(二)
演出时间:2023年10月11日 19:30
钢琴:鞠小夫
乐团:马勒基金会节日乐团
指挥:约翰·华纳
演出时长:95分钟,包含中场休息15分钟
演出票价:VIP880/680/380/180/100元
微信订票:18515362586
电话订票:400-600-4100
*此演出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1.2米以上(含1.2米)儿童凭票入场
鸟类的鸣叫意味着什么?它是远古的人类最早从大自然中听到的美妙声音之一,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鸟鸣都有着美好的寓意。马勒将他的《第一交响曲》开头描述为“Naturklang”:自然之声。嘹亮非凡的开场即出现了鸟鸣声,为整部作品奠定了基调。与这部交响曲一同亮相的,还有奥利弗·梅西安的《异国的鸟》,青年钢琴家鞠小夫将与马勒基金会节日乐团一同将这部作品中国首演敬献。 这部作品将欧洲、中国、美洲及其他地区的鸟鸣编织在一起,如同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挂毯。这场以“鸟鸣之歌”为主题的音乐会所展现的正是这样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青年作曲家王斐南以中国音乐中对鸟鸣的描写为灵感,融合了当代的作曲手法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语汇。音乐会下半场是伊安·法灵顿改编的马勒第一交响曲室内乐版,在这部交响曲里,鸟鸣声亦是十分重要的意象。第一乐章里杜鹃的啼叫声象征着大自然,作品里的主人公就是在大自然的沐浴下觉醒,而这也许是整场音乐会试图带给听众的启示:从作曲家对鸟鸣各不相同的感悟里,唤醒我们灵魂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演出曲目】
王斐南:量子海洋馆(新委约作品)
奥利维埃·梅西安:异国鸟
——中场休息——
古斯塔夫·马勒(改编:伊安·法灵顿):第一交响曲,为室内乐团改编
钢琴:鞠小夫
鞠小夫被颁为奥地利-中国首任音乐文化大使、萨尔茨堡旅游文化大使和珠江钢琴首位签约演奏家。
鞠小夫的得奖经历包括第八届亚洲钢琴总决赛(吉隆坡)双金奖和众多囯际比赛的大奖。他同时也赢得了肯尼斯·M、约瑟芬·J·毕舍尔、马丁·卡宁和伯纳德·塞林格的音乐奖学金,并在国际奥委会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和萨尔茨堡博艺节上担任开幕式独奏家。世界著名钢琴大师约尔格·德慕斯(Jörg Demus)评价鞠小夫为“具有非凡才华和自然深度的钢琴家”。
鞠小夫近年演出季包括在上海音乐厅、北京中山音乐堂、法国枫丹白露宫和纽约茱莉亚音乐厅的独奏音乐会;在纽约林肯中心和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厅分别与巴德当代交响乐团和维也纳霍夫堡交响乐团合作协奏曲、在第23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式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协奏曲、在上海夏季音乐节与新古典室内乐团合作菲利普·格拉斯第三钢琴协奏曲(中国首演)、在纽约林肯中心中国当代音乐节作为钢琴独奏与巴德当代交响乐团合作叶小纲第二交响乐(美国首演)、与北京交响乐团、西安交响乐团合作协奏曲;以及参演克罗地亚、挪威等地的音乐会。
鞠小夫先后在萨尔茨堡国家会议中心、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音乐厅、北京保利剧院、北京中山音乐堂、上海音乐厅、上海大剧院、上海东艺、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等地演出,独奏演出还有纽约、阿斯本、洛杉矶、吉隆坡、香港、南京、广州、成都、济南、合肥、兰州及日本、挪威、奥地利、克罗地亚、新加坡等地。自14岁与上海爱乐乐团首次合作钢琴协奏曲以来,他先后与比利时欧盟交响乐团、维也纳霍夫堡交响乐团、维也纳节日交响乐团、奥地利古典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俄罗斯克麦罗沃国立交响乐团、西安交响乐团、江苏交响乐团、香港青年爱乐乐团、巴德当代交响乐团等成功合作。是江苏交响乐团、香港青年爱乐乐团和南京大学交响乐团的“驻团钢琴演奏家”。
鞠小夫有幸为许多钢琴家演奏并学习,包括Jörg Demus, Gary Graffman, Tamas Vasary, Vladimir Viardo, Jerome Lowenthal, Arie Vardi, 刘诗昆, Boris Berman, Dina Yoffe, Robert Levin, Pavlina Dokovska, Dimitri Alexeev, Vladimir Ovchinnikov,Leif Ove Andsnes等。
鞠小夫四岁习琴,先后师从毛晓露和钢琴家徐军,2015年专业免试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跟随系主任周挺教授学习,2022年获得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本科文凭,同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茱莉亚音乐学院研究生部,跟随系主任、钢琴大师Yoheved·Kaplinsky教授学习至今。
他的第一本诗集《在寻找春天遗骸的路上》201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马勒基金会节日乐团
2023年,指挥家约翰·华纳创立了马勒基金会节日乐团,旨在继续马勒基金会的事业,让马勒的音乐、愿景和创新精神来激励和团结全世界的观众,共同面对21世纪的挑战。马勒基金会在当代艺术、环境和音乐教育等领域的核心使命——世界文化与民族的共同议题——是乐团工作的出发点,乐团作品涵盖创新音乐会、教育项目、合作与委约项目等。
今年下半年,马勒基金会节日乐团将应北京国际音乐节邀约,进行首次来华巡演。乐团此次将马勒的音乐与欧洲和中国当代作曲家的音乐结合,创造出跨越整个欧亚大陆的充满活力的音乐对话。其中许多当代作品都是特别为本次北京国际音乐节创作,灵感来自马勒的音乐主题,诸如“童年”和“自然”等。
马勒基金会节日乐团由欧洲各地最优秀的音乐家组成,汇聚西班牙、瑞典、英国、波兰、乌克兰和立陶宛的音乐家,共同为乐团的项目进行创作,并与全世界的著名独奏独唱家一起演出,其中包括凯伦·卡吉尔和吴巍等。
指挥:约翰·华纳
约翰·华纳是地球管弦乐团的创始人兼艺术总监、牛津歌剧院音乐总监,曾任伦敦交响乐团和英国广播公司爱乐乐团指挥。他还经常协助西蒙·拉特爵士、丹尼尔·哈丁、罗宾·蒂恰蒂、埃德·加德纳和雅尼克·内泽特-塞吉恩等指挥家,并与巴黎管弦乐团、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等合作。约翰近期的演出邀约包括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马勒音乐节、英国青年歌剧院和国王广场。他曾参加马林·阿尔索普大师班,并且是2020年Britten Pears青年艺术家。
由于约翰与地球管弦乐团的开创性工作,他在欧洲各地举办了各种音乐会,这些音乐会将音乐与自然融为一体,与顶尖环境艺术家、科学家和慈善机构以及众多独奏家(包括托马斯·汉普森在内)展开合作。乐团成为加米施-帕滕基兴理查德·施特劳斯音乐节、古斯塔夫·马勒音乐节和阿特湖古斯塔夫·马勒音乐节的常客,乐团在那里以马勒的名义建立了一个新的自然保护区。
约翰同样擅长歌剧曲目,近期他在卢森堡爱乐乐团指挥了弗兰克·舍费尔新歌剧《亚特兰蒂斯密码》的首演。作为牛津歌剧院的音乐总监,他每年都会指挥一部大型作品,他还担任2023年格林德伯恩歌剧节助理指挥。此前,他曾与朗伯勒音乐节歌剧院的安东尼·内格斯合作了《漂泊的荷兰人》和《尼伯龙根的指环》。他还在音乐会上指挥过瓦格纳的作品,包括最近的半舞台演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选段。
约翰最初在牛津大学学习音乐,2017年以一等荣誉毕业。他撰写并讲授音乐课程,经常在《瓦格纳杂志》(Wagner Journal)发表文章,并即将出版一本由劳特利奇出版社发行的书。他还定期在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担任客座讲师。
作曲家:王斐南
王斐南 Fay Kueen - 被《Time Out》称为“崛起之星”的全能型跨界音乐人。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获美国耶鲁音乐学院硕士及艺术家学位。音乐风格如性情般多面。从林肯中心、柏林爱乐厅、国家大剧院,到各类实验小剧场和livehouse,她跨越先锋古典、独立流行和电子摇滚的作品上演于各类舞台。受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创作和出演多媒体沉浸式歌剧,在上海MISA夏季音乐节举办个人作品专场,与中国爱乐、上海交响、上海爱乐等交响乐团合作,受国内外音乐节和乐团委约创作大量作品。她的先锋古典作品曾获“国家艺术基金”、“金钟奖”和“文华奖”等,上演于欧洲青年古典音乐节,上海之春音乐节等,被国内外媒体评价为“特立独行”、“难以驾驭”、“拥有浓厚的人文意识”等。她还担任大型舞剧、展馆、时装秀、话剧、各类影像和剧场艺术的音乐总监和主创。她的部分古典作品签约维也纳Doblinger出版社,中国唱片总公司发行了她的室内乐作品选。作为创作兼表演者,她曾在阿那亚戏剧节,西溪国际艺术节,纽约狂喜音乐节,底特律艺术馆等地演出,参与创办的纽约跨界乐团Invisible Anatomy被《村声》杂志评价为“超世脱俗,神秘离奇”。王斐南的流行音乐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由本人独揽制作人、词曲、编曲及演唱。英文EP曾获《纽约时报》推荐与好评,中文歌曲被国内各媒体评价为“强烈的诗意”、“直抵心灵的神秘对话”、和“如现代质地精美的黑胶唱片”等。从小自习现代舞,超现实主义绘画等,对反潮流文化、宇宙学、心理学、梦境研究等领域颇感兴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创作和表演。 |